狮子名师团·单元作文写作攻略

2024-03-25

五年级

遇到半命题作文,我们有妙招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是“他_____了”,我们该如何写好这个半命题作文呢?同学们可以这样做:

一、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件事,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这里的“他”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可以是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个人,也可以站在上帝的视角写自己。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另一方面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多方面具体描写人物当时的样子,进而表现人物的内心。

二、选好事件,写清经过

写作前,我们要认真去回忆生活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那个场景中的某个人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可以是陶醉、生气、伤心,也可以是高兴、害怕、委屈、难堪……确定了要写的那个人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他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写作时,起因和结果的部分不需要着墨过多,而事情的经过部分则是最能体现人物当时表现的,需要详细描写。在记叙事件时,可以按照一定顺序展开,如课文《军神》,通过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发展顺序,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冷漠到赞许,再到关心、钦佩、敬仰的内心变化刻画了出来。

三、刻画细节,展现内心

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多角度刻画人物当时的表现,如: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多角度的细节刻画,能够将人物的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侧面描写,烘云托月

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除了正面描写,还可以适当运用侧面描写,能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隽永且富有感染力。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所写人物的表现。

巴金曾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所看见的人写出来的。”同学们,让我们留心观察,用笔尖记录那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吧!

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之江一小陈燕老师(一级教师)

六年级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林晓华老师

(市教坛新秀,上城区二星级班主任,茹茉莉名师工作室成员。)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可是,怎样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让情感在笔尖自然流露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五步法来练习:

1. 忆:明确要求,激活情感

2. 选:精选事例,梳理情节

3. 列:罗列提纲,分清详略

4. 写:述诸笔端,抒发情感

5. 改:紧扣目标,修改细节

在这五个步骤里,根据“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并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个习作要求,我们最要关注的是“选”和“写”这两个环节。

选:精选事例,梳理情节

在选择事例时,需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过分追求“大”。不要认为只有大事才能在人的心里掀起波澜,咱们常说“以小见大”,有时候一件小事、一个小细节更能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引起他人共鸣。二是不要过分追求“新”。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饱含真情,即使是常见的平凡的事,也是可选择的好内容,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选好事例后,你可以梳理出情节线索图,标好详略,让行文线索更加清晰。同时,围绕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思,为文章取一个贴切的题目,或围绕情感,或紧抓关键事物,或点明中心意思……如《匆匆》扣住了中心意思,《别了,语文课》隐含了作者的不舍和难过,《阳光》抓住了关键事物……好的题目能点亮一篇文章,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写:述诸笔端,抒发情感

根据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本次习作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感情自然流露。可尝试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抒发情感,比如《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第二种是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在课本“初试身手”这一环节里,就引导同学们通过环境描写来体现两种不同的心情。当然,除了环境描写,我们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神态等描写手法来表现。如《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借“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焦急又兴奋的情感。我们还可以把两种方式相互结合,让情感自然流泻笔端,流进读者的心坎里。

我笔书我心。让情感自然流泻于笔端,能让我们的文章走进读者的心里,变得真实自然,而不是矫揉造作。巧妙运用我们的作文五步法,也让你的情感自然流泻于笔端吧!

七年级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杭州市杭州中学徐粟影老师(全国思维课堂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曾两次获杭州市共享优课一等奖,杭州市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荣获上城区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精妙的细节描写可以让叙事生动、人物鲜活、感情真挚。什么是细节?它犹如特写镜头,运用丰富细致的文字描写,放大局部,创作真实的文字现场,进而让人物形象“立”在读者面前,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如何着墨细节,丰富形象,在平凡的细节中创造文字的灵魂?在此送给大家三个锦囊:

锦囊一:发现生活,博观约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来源于生活,写作更是对丰富生活的呈现。要让自己的作品不单调乏味,那就积极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张老照片背后也许就是一段传奇的故事;一座老房子的背后也许记录着一代代的人生;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也许承载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有了生活的素材,我们才能着力泼墨,写出真实、典型、生动的人间烟火!

锦囊二:调动感官,放大局部

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去感受环境,描写人物,能增强文字的画面感。一方面,要立足“动”。在描写人物时,尽可能地细化动作过程,赋予动作“节奏”与“动感”。

例如: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其次,在肖像描写上,要紧扣特征进行“细”描。肖像描写要懂得取舍,要紧扣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进行描写。该简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该突出的地方,要大写特写。

例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老王》)

锦囊三:多元修饰,丰富形象

我们在抓住细节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强细节的灵动性,传递人物的内心情感。

精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形象的典型特征: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李森祥《台阶》)

巧用环境描写,可以衬托形象的内心情感: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杨绛《老王》)

以小见大,彰显人物特质。愿同学们巧用锦囊,于细微处见神韵,传递点滴真情!

本版主持 张宇璐 林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