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言、情感、意象、句式、热爱 一篇好文章是这样炼成的

2024-03-25

记者 钱慧

杭州市临平区光华外国语学校张孝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助力考场写作的小妙招》的讲座,风趣的语言,轻松的氛围,专业的指导使得在场100多名小记者收获满满。“我和孩子全程都听得很投入,学到了不少。”一位家长在讲座结束后,向我们留言。

“一线语文老师”“创新作文大赛浙江赛区评委”“一名写作者”……讲座一开场,张老师通过几个小标签进行自我介绍,让同学们快速认识自己。“不仅人,写作也有标签。”张老师给出了自己第一个写作建议:贴标签。字如其人,这是“标签”;不同的文章结构给人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这也是“标签”;善于运用好词好句、修辞手法,这也是“标签”。

张老师曾担任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浙江赛区评委,在大赛评审过程中发现,不少优秀作品有一个共性:文章通常在4-6段,字迹整洁,并且选材独特,不会使用普通的例子,甚至会引用经典。

第二个写作建议是:语言。在张老师看来,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写作,而在阅读中,重点要关注语言。比如,抓住人物语言,可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如《水浒传》中“只顾将来摆一桌子”这句可以体现鲁智深是个豪爽的人;《西游记》中“该,妖怪找打”体现出孙悟空法力高强,“大师兄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体现沙悟净胆小怕事的形象。

第三个是:意象化写作。什么是意象化?说到柳树,就会想到春天;说到月亮,会想到故乡;看到太阳,会想到希望和光明。现场,张老师用多个例子告诉同学们如何使用意象化描写,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心情“看得见”。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通过冷暖色调的“反衬手法”,用热情衬悲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绵绵不绝的忧愁跃然纸上。

“意象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人的心境。”讲到这里,张老师便给出了第四个写作建议:情感。张老师拿了几篇学生作品举例,其中“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觉得,我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大概也是遗传吧。”这就是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情感收获,才能写出如此真情实感的文字。

张老师给出的第五个建议是:句式。在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有一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中“鸡,乡下人家总是要养几只的。”张老师认为,一个“,”给文章增加了不少韵律。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使用一串到底、动要连着动、通感错配等方法,丰富文章的句式。

讲座最后,张老师借用巴金的一句话“只有写,才会写”,道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写作建议:热爱。只有热爱阅读热爱写作,习惯性地记录生活,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