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人:李霖(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老师)
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3·15”晚会上,多类食品被曝存在安全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食品上了此次警示名单吗?
根据报道,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古茗等知名奶茶被曝频繁更改食材有效期标签、热销小吃淀粉肠主要是由鸡肉与“骨泥”制成、安徽阜阳用劣质原料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危害了社会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因此,每年的“3·15”晚会实际是一次市场秩序的监督兼消费观念的教育。通过“打假”报道及舆情热议,各曝光企业须在政府监督下实施整改,其他企业会更加珍惜“诚信”这一企业的无形资产。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受到保护,能激发其消费信心,进而促进消费市场活力。此外,有关部门既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还借此广泛宣传了食品安全知识,让维护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