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人:徐峥(杭州市丁信中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老师)
家庭和学校的“两点一线”,同学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吧!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把学校搬到家里呢?最近,奥运冠军杨威让女儿不去学校上学,每天在家上私教课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后来,杨威做了回应说,他并不建议大家效仿该种模式:“等孩子身体恢复好了,还是会回归学校。”
一份专属课表,一对二的数学课堂,妈妈当班主任,爸爸做司机……这样的学习生活,你羡慕吗?
在你做出回答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看看这件事吧!首先,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可能是暂时的,但是即便是暂时的,对于家长不送适龄儿童去义务教育学校上学,按照《义务教育法》,也是不支持的。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其次,我们看到了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浓浓的爱”:一份专属课表,可能更适合我们;一对二的课堂,让我们的疑问能马上得到解答;爸爸妈妈就在我的身边,真是安全感满满。但是,我们也不妨想想,我们会失去什么呢?原本上学、放学路上的那点专属时空没有了,与同学们的打打闹闹没有了,与老师们的“斗智斗勇”没有了,运动场上的肆意挥洒和社团里的大放异彩想必也会大打折扣吧!
完整的学习应该包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习如何做人”三个方面。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的切换中,我们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家庭、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总之,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所以,请同学们学着去更广阔的空间展翅翱翔吧!
本版主持 郭婧 张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