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记者优秀作品选登

2024-02-26

一场有趣的艺术研学

杭州市学军小学五(7)班 骆莹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们彩虹岛艺术研学小分队要去湖州余村参加“绿水青山行·大美汉字情”研学活动。这次研学是内地与港澳青少年儿童共同参与的文化交流暑期研学活动。

到了彩虹岛,从老师那里,我知道这次研学不仅仅是画画,是以历史、文化为脉络,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一站:湖州安吉余村采风

安吉余村是一个三面青山环绕的古村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诞生地,是全国首个以“两山”实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乡村度假景区。

导游小夏姐姐还带大家参观了安吉余村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的千年古刹龙庆禅院,观看了被誉为“江南银杏王”的千年古树和被称为活化石的“百岁娃娃鱼”,以及古代工矿遗址和溶洞景观。可以说是全方位了解了安吉余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愿景。

第二站:善琏艺术馆现场创作及讲评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善琏艺术馆,进行百人现场创作比赛,专家点评交流。

善琏艺术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写照了湖州人杰地灵的艺术文脉。

比赛开始了,我画的是“青山夕照”。作品上交到王晓明教授,王晓明教授是中国美院的知名教授,能得到他的点评,我感到很荣幸。只见王教授拿起我的画:“大家看一下这个小朋友的画,她用了很概括的手法,把一些色彩,包括一些形态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简洁明快的画面。非常好!”大家都在为我鼓掌。

我的这幅“青山夕照”图,获得了现场创作银奖。王教授为我颁发了他亲笔签名的书。

这一天的研学活动精彩、励志,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指导老师詹戈萍:

小作者的这次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了解国家的发展,与时俱进,而且绘画得奖,真是收获满满。

千岛湖月光岛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

三(1)班 求梓宸

今天,爸爸带着我去了千岛湖。因为我最近学习很用功,爸爸想让我在那里尽情地玩耍,放松身心。

我们先坐船来到了千岛湖上千个岛屿中的“月光岛”上。在“月光岛”上,有着好多好玩的地方:有一个“挂在枝头的月亮”,有一尊菩提祖师的石像,有一座“状元桥”,还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如仙境一样的地方。那里烟雾缭绕,犹如一位披着面纱的仙女向我伸出手欢迎我的到来。我“拉上”仙女的手就飞到了天上,一会儿一个后空翻,一会儿倒立,一会儿金鸡独立。最后,我凌空一跃,“嗖”的翻上了五彩祥云。那叫一个飘飘欲仙!

“仙境”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瀑布,小瀑布边上的石头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发光。清凉的水从高处落下来,就好似古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气势恢宏。我站在池边,池里水花飞溅,时不时还会“跑”到我的肚子上、背上和腿上,就像在给我们做“全身按摩”,真有趣!

时间过得真快,愉快的千岛湖之旅在我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次的美好旅行!

指导老师邵欢欢:

小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在千岛湖游玩时看到的“月光岛”上的风景,尤其是对岛上犹如仙境一样的地方以及小瀑布的描写,非常生动,不仅写了看到的景色,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更难得的是整篇文章的构思,有描写的重点,思路非常清晰。

猜猜他是谁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

三(1)班 胡泽南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男孩,平时性格沉稳,不太说话,但是在班级里可是一位“风云人物”。

他个子中等,皮肤黝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时刻传递着他的聪慧,一张圆圆的脸蛋上还有一个深深的小酒窝,笑起来非常可爱。

他学习很出色。不管哪门学科,在他这里都不在话下,每次都能稳定在班级前五。尤其是数学考试,经常能拿到100分,得到老师的夸赞。更加值得赞赏的是,他非常喜欢阅读,三四天时间就能读完《安徒生童话》。

他不仅学习好,还是一名“足球小将”。记得有一次比赛,他把球传到了我这边,我拿到球迅速传到了他的脚下,眼看对方队友已经往我们这边冲过来抢球,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漂亮的转身,直接朝着球门一脚怒射,“球进了!”赛场上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大家都在为他欢呼。他看了一眼大家,腼腆地笑了笑,又开始全神贯注地继续比赛。

怎么样?这位“风云人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吧!现在你们能猜出他是谁了吧?那就猜一下吧!

指导老师邵欢欢:

“他”的特点很鲜明:大眼睛,黑皮肤,小酒窝,学习好,踢球技术棒。小作者抓住了这些特点,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男孩的形象。在描写时着重描写了他不仅学习好还非常擅长踢球,因此称他为“风云人物”。

银杏颂

杭州市学军小学

五(1)班 陈思翰

我们学校围墙外,有两棵银杏。每天放学,我们都会排着路队从树下经过。寒来暑往,它自屹立,迎送着每一位来来往往的同学。

经过寒冬的洗涤,银杏焕然一新。它披上了美丽的淡绿纱衣,那是春天最动人的颜色,绿色嫩芽悄悄探头,不轻易被人发现,小叶虽不十分茂盛,却清新可爱,那种绿跳动着、摇摆着,在春风中展现出无尽的活力。

荷花悄无声息地开了,留下暑热中的一缕清香。这时,银杏叶从调皮的浅绿化为了稳重的深绿,茂密的枝叶舒展,就像撑着一把荫凉的大伞,树冠犹如一顶华盖,挺立在道旁,几位接送的家长在绿荫下歇脚等待,三三两两放学的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仿佛一阵清风,吹散了夏天的酷热。

这天放学,阳光还迟迟不愿退去,我又一次如往常一样向银杏树走来,不经意间发现,银杏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金黄耀眼。正是“忽人间已晚,山河已秋”。随着太阳的西斜,银杏丰富了它的色彩。绿色、黄色——两种色彩编织交错,深浅间杂,就像一幅层次丰富的水彩画。当夏天最后的暑热完全被那精致的小扇叶吹走,银杏树披上了一身夺目的盛装,金黄的叶片在秋阳中熠熠生辉,好像一位报秋的信使。一首关于秋天的颂歌也在无边的金色中唱响。

银杏似乎是秋天的专属风景。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银杏留下过赞誉。李清照说它“风韵雍容未堪都,尊前柑橘可为奴”。夕阳西下,银杏的边缘镀上了一层金光,它在展现自己最后的辉煌,就像诗中描写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秋风飒飒一吹,金色的小扇子化作满园蝴蝶飘飘然落下,在路面上铺就一层柔软的地毯,踩起来沙沙作响。

当最后一抹黄色落下,寒冬就飘然而至。银杏没有了茂盛的容貌,却依然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昂首挺胸,在风霜雨雪中笔直站立着,即使积雪压弯了枝条。而银杏的雍容与雅致,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指导老师江汶:

小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把学校围墙外的两棵银杏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的眼前,那暑热中树下的清凉,秋日中变幻的色彩,都令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本版主持 张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