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画虎须画骨,写人要写魂

2024-02-26

本版主持 郭婧 黄莺

杭州市文海中学李小军老师(中国语言学会优秀教师,全国科研优秀教师)

写人最重要的是“写魂”,也就是写出人物的精神。“写出人物的精神”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是人物习作的重要训练内容。那么,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呢?

首先,写作前要明确所写人物的“精神特点”。

对于写文章,古人云:“意在笔先”。而对于写人的文章来说,则要首先明确所写人物的精神为何。写人的文章,在动笔前,一定要思考:我写的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我要表现他的什么精神。甚至,可以在草稿纸上简单写出来概括的词语和短语,以便写作时提醒自己朝这个方向努力。

其次,文章中所有的细节描写指向要明确。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细节描写不但经典,而且指向明确。萧红要为我们再现“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所以她的描写处处为“这样的人物精神”着力,不天马行空,不旁逸斜出。所以,在表现人物精神时,不但要有典型肖像描写、个性动作描写、特色语言描写、微妙神态描写、独特心理描写……还要明确所有的描写指向要一致,要集中。

最后,还要明确“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还有哪些。

可以有烘托和对比。《邓稼先》开头写“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历史,就是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邓稼先”所做的烘托;还有荒凉凄惨艰苦的罗布泊古战场环境描写烘托出邓稼先的不怕困难、奋不顾身。将邓稼先与美国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则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可以夹叙夹议、叙中抒情。文章结尾用议论和抒情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抒发强烈的情感会起到卒章显志、升华主旨的作用。《邓稼先》一文最后一部分就是集中的抒情与议论。

可以欲扬先抑。有时候,我们褒扬人物,为了有更好效果,可以从贬抑的角度写起,在一定的时候转为褒扬。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丰富,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能更好地写出人物精神。

当然,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还有一些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写出人物的精神”,例如用“副标题、题记、小标题、引用诗句”等形式直接概括和揭示人物精神;例如选取典型事例、正侧结合、悬念、误会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