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记事作文)
症结: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描写还不够丰富,缺少一些画面感。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得较少,印象深刻的感觉还不够。
改善方案:
到了四年级,写一件事的作文渐渐多了起来。写清楚事件的过程是记事作文的关键。
本次习作主题是“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鼓励学生将事件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写出来。为了让读者留下画面感,具体有这样几条策略:
1.经过放大写。起因、经过、结果构成完整的事件,其中写好经过是关键。“拔牙”这件事中,经过是最吸引读者的。写的时候,要争取把紧张的感觉写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2.画面要写活。要使作文有画面感,就要多写人的动作和语言。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写一个“紧张”,而是要把紧张的表现写出来,如:浑身发抖、眼泪汪汪。
3.感受要表达。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交流。某一件事之所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在内心深处产生过深刻的感受,写作的时候要善于表露这种感受。
指导老师:汪玥
杭州市崇文未来学校语文老师,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师,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出版专著《理趣: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与实践路径》《小学生交际活动作文》。
第一稿
拔 牙
上周,我的一颗牙松了,轻轻一摇就很痛。妈妈就带我去拔牙,我们约了十点钟的医生。
走进诊室,我躺到椅子上,心里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之前已经拔过好几颗牙,都不痛。这时,医生走了过来,检查了一下说:“这牙根太深了,要打麻药。”
听了医生的话,我很紧张。医生把针戳到我的牙龈里。我痛得想大叫起来,可是医生一直掰着我的嘴,没法合拢。(描写得很流畅,但缺少画面感。拔牙时“紧张”的表现可以描写得再丰富一些,让读者产生拔牙时的画面。)
打完麻药后,医生用镊子摇摇我的牙齿,问:“痛不痛?”
我说:“痛!”
医生决定再给我打一针麻药。针又一次戳进了我的牙龈。没想到第二次比第一次还痛。(第一次打麻药已经感觉很紧张了,第二次还要打,这时候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可以再丰富一些,突出内心的恐惧。)
很快,医生用钳子把我的牙齿拔了下来,结果真的一点也不痛。
终于结束了,医生在我嘴里放了一小团棉花,让我紧紧咬住。医生把拔下来的牙齿装在一个小盒子里,让我带回家做纪念。(拔牙的过程很不容易,结尾比较平淡,缺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描写。)
最终稿
拔 牙
上周,我的一颗牙松了,轻轻一摇就很痛。妈妈就带我去拔牙,我们约了十点钟的医生。
走进诊室,我躺到椅子上,心里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之前已经拔过好几颗牙,都不痛。这时,医生走了过来。他掰开我的嘴巴,用专用的小镜子检查了一下,一本正经地说:“这牙根太深了,要打麻药。”
听了医生的话,我一下子紧张得浑身发抖,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说:“我怕!我怕!我不要打麻药!”
医生不把我的紧张当回事,拿起针筒,把针慢慢戳到我的牙龈里。我痛得想大叫起来,可是又叫不出声来,医生一直掰着我的嘴,没法合拢。
打完麻药后,医生用镊子摇摇我的牙齿,问:“痛不痛?”
我说:“痛!”
“还要打一次麻药。“
“不要啊!”我害怕极了,几乎要从椅子上跳下来,两只眼睛泪汪汪地看着医生。
“一点也不痛。”医生很肯定地说。
针又一次戳进了我的牙龈。没想到第二次比第一次还痛,我痛得眼泪直淌。
很快,医生用钳子把我的牙齿拔了下来,结果真的一点也不痛。
终于结束了,医生在我嘴里放了一小团棉花,让我紧紧咬住。医生把拔下来的牙齿装在一个小盒子里。那颗牙齿扁扁的,牙根尖尖的,很长,难怪要打麻药。
打了麻药后,我嘴唇的右边感觉木木的,怎么打怎么掐都感觉不到痛。这种失去一边嘴唇的感觉好恐怖啊!
一会儿痛,一会儿麻,我以后再也不敢去拔牙了!
本版主持 林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