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杭州的高中校长们说了什么?哪些话打动了你?

2024-02-26

记者 张娜 林佳琦

昨天,杭州高中学校开学报到,多所学校举办了开学典礼。校长们为同学们开讲新学期“第一课”。热辣滚烫、智能AI……都是其中的热词,而保有热情、不断奋进则是主旋律。

我们选出部分校长的精彩语录,一起来看看。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华琪:

青春肆意飞扬,热爱经久不息, 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知名校友汪滔的飞行梦源自童年读了一本讲述红色直升机探险故事的漫画书《动脑筋爷爷》,从此,他开始对天空充满了想象,并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航模读物上。他在杭外读书时,成绩中等。为了激励他勤奋学习,父亲承诺,只要他考得高分,就奖励他一架遥控直升机。对梦想的执著让汪滔实现了愿望,可惜这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因电池没电突然掉落。为了梦想,他后来进入香港科大,毕业设计就是直升机飞控。很遗憾,他设计的飞机在空中悬停演示时再次摔了下来。摔机又摔机,摔出了一个“大疆无人机”。

汪滔说:“年轻人不该忘记一个事实:只有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把它做得好,只有怀揣崇高的理想才能走得更远。”——是啊,唯有热爱,才能坚持。谁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没有挫折,在逆境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不屈的灵魂逆流而上,并自我勉励“王子公主请上岸”。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说:“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残损的手掌,抚平彼此的创痕,固执地迎向幸福。”生活会沉闷,跑起来就会有风,青春肆意飞扬,热爱经久不息,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唐新红:

杭高的科学精神关键在于创新 不做刷题的工具,要有有趣的灵魂

杭高的科学精神,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需要求异,要敢于质疑,否定权威,需要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不是去判定你的观点、想法是否正确,重点是你的思考过程是否缜密,推断是否科学、系统,也就是思维的质量。因此,学习的过程要努力提升思维的广度、密度和深度,然后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杭高2006届校友、年仅26岁即成为浙大博导的陆盈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杭高的教育给了她这些素质。她说:“高中的教育,让我能有更多的力量,去承载后面的学习生涯……”

创新还需要好奇,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杭高2006届毕业生、目前任教于浙江大学的石烨校友,在材料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至今,他还会记起在杭高求学时所做的化学实验,对于他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学校举办“科学玩家”,正是要给同学们提供充足的平台,让大家在组织和参与活动中进行头脑风暴,释放理科潜能、培养科学兴趣。

杭高的创新,不做刷题的工具,要有有趣的灵魂。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错过生命的精彩。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蔡小雄:

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努力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和大家分享是哪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是“信念”。泰戈尔曾说过:“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信念是坚定不移地相信,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奋斗的意义,相信自己对于未来的热爱与期待。二中校友常书鸿不言放弃一生守护敦煌,冯仲云投笔从戎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日斗争,钱宁放弃国外优渥待遇矢志治理黄河泥沙……一辈辈二中人,心中有信念,脚下有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二中精神。同学们,“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朝阳终将映入眼帘,星光终会洒满身上,充满信念的你必将闪闪发光。而每个人的点点星光相汇聚,便是璀璨星河;每个人的皎皎信念相辉映,便是磅礴力量。面向未来,让我们坚定信念,努力追逐光,做一个内心向光的人!

第二个词是“进取”。人不能满足于所站的位置,更重要的是重视所朝的方向,所迈的步子,常怀进取之心,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你终将会让自己刮目相看。面向未来,让我们奋发进取,努力成为光,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第三个词是“担当”。担当是境界、态度,也是责任、行动,唯有不断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方能踏过荆棘,终见繁花。面向未来,让我们挺膺担当,努力散发光,做一个内心发光的人!

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陈利民:

人人都是生活的策划者,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盛世龙年,让我们激扬奋进争先的力量。

我们的教育教学和学习都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带来的AI浪潮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思考?基于算力算法大数据的数字大脑其学习能力、学习范围与学习深度都远超人类,我们该如何来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教与学绝对不只是知识的传输和迁移,而应当是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策划者,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学们,在这盛世龙年,希望你们重视体锻,身体健康如龙马精神,提升共情能力,人际关系如龙凤呈祥,改进学习方法,学业成绩如飞龙在天。

最后,我借用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陈尚君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德辨妍丑,识知进退,才尽天秉,学务精勤。我相信,天赋异禀者善用才华,又勤奋努力,成就不可限量;稍有短板者也不必气馁,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邱月灵:

让自己的内心藏有一条龙

在龙年开学之际,我想借“龙”表达一个愿望:希望所有学军同学心中都藏有一条龙,都有昂首腾飞的样子,都能成为人中之龙。

成为龙,首先要找到内心的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发现自己的内心有一条这样的龙。我们每个人只要往内发掘,自然会发现内心有一股远远大于从外在能够得到的力量。这股力量,就像一条龙,比我们肉体可以产生的力量更大,随时都在等着我们找到他。

“你要为自己赢,哪怕一次”的信念,就是杜乐莹历经生活苦痛之后找到的心中之龙;“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的执着,就是张弛在赛道上无数次翻滚之后找到的心中之龙。因为有了这条龙,每当陪同人员对杜乐莹说“不行就结束”时,她每一次都坚决地说“不结束”。也正因为有了这条龙,面对巴音布鲁克赛道上的1462道弯,张弛每天都会在脑海里开二十遍,五年,三万六千多遍。成绩是练出来的,冠军是撞出来的,人生是赢回来的,他们的信念之龙,开掘出了他们无限大的潜能和无限多的可能。我们要找到内心之龙,让自己无比强大。

成为龙,就要像龙一样兼收众长,不断完善自我。向内挖掘,发现更好的自己;向外博学,成就更优秀的自己,顺时创新,实现更卓越的自己,我们学军人心中都要有这样的一条龙。

杭州第七中学校长夏峰平:

我们只管看见彼此,一切都会有成功的回甘!

校园里的每一个刹那都是永恒,每一寸光阴都有故事。都在诉说着七中师生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七中的老师请记住,看见学生,教育才会发生;七中的学生请记住,看见老师,教育方可持续。请相信看见的力量,我们只管看见彼此,一切都会有成功的回甘。

我们看见,学校教育站到了重塑国运的大时代路口。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横空出世、Sora等科技创新力量的强势出击,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领域的日新月异,马斯克将人脑与机器对接,教育的接口又在哪儿?我们必须深思: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应当如何应对?师生又该如何适应与成长?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有这样一句话:“弱小和无知并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下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技术如何革新,那些塑造完整人格的关键要素——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独立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素养等,却是机器人无法替代和灌输的,这正是教育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