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美国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则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不仅中外历史学家对宋朝情有独钟,近年来,以宋朝为历史背景或创作题材的图书、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宋代士人精神高涨,市民阶层的崛起、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政治的相对民主开明等等,宋朝从未像今天如此受到各个群体的密切关注。
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历史散文家夏坚勇说:“宋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老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无忧;政坛上亦群星璀璨,涌现了一大批能臣名相,像范仲淹和王安石那样的人物,即使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浩阔星空中也是光芒逼人的。”从2010年迄今,夏坚勇将目光投注于宋朝历史,深耕宋史十余载,接续完成其大成之作——纵横两宋的“宋史三部曲”,包括《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东京梦寻录》三种,带你轻松读懂宋朝。
“宋史三部曲”包括《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东京梦寻录》三种,分别以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北宋真宗大宋祥符元年这三个深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段作为叙事节点,从岳飞被杀、庆历新政、宋真宗东封三个富有意味的历史事件入手。
从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到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与幼帝跳海身亡,南宋最终灭亡,两宋共走过三百余年的历史。面对这段不算短的历史,从哪写起、怎样切入、突出什么又弱化什么,是对写作者的巨大考验。夏坚勇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历史横切面,从真宗朝泰山东封、仁宗朝庆历新政、高宗朝岳飞被杀这些两宋时期无法绕开的标志性事件入手,阐微发幽,抽丝剥茧,“辅以适当的延伸,巧妙地将宋朝的历史文化和内在肌理呈现出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夏坚勇放眼宋史,使其作品释放出人性复杂的光泽,增添其深邃的思辨力量,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历史启迪:宋真宗的东封泰山,为何会终结后世历届皇帝的封禅之路?为什么仁宗朝涌现出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这些灿若星河的文豪?庆历新政的开启,怎样成为北宋中期最重要的转折点?宋仁宗与臣子进行了怎样不动声色的暗自较量?澶渊之盟是屈辱外交,还是北宋长达百年和平时期的起点?岳飞被杀的最终原因是什么……“宋史三部曲”从细节着手,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带你厘清这些局内人的行为逻辑,读懂人性的复杂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