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周末实践活动风采展示

2023-07-16

本版主持 赵月华

这个暑假,狮子小记者过得丰富多彩。我们开启了“神奇工厂”之旅,走进千岛湖的农夫山泉工厂,变身为“小厂长”,了解“大自然的搬运工”关键的取水环节;开展走读杭州系列,探秘威武庄严的六和塔;参与宋韵“趣”课堂,从悠久古老的宋代船文化,一直讲到令人自豪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小记者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吸收新知识,感受不一样的家乡之美。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精彩作文吧。

神奇工厂游

杭州市青蓝小学四(5)班 严天明

今天,我跟随爱写作的狮子一起来到千岛湖农夫山泉水厂,在这里我们开展了有趣的一日游活动。

首先,我们去千岛湖湖中取水。只见工作人员拿起盛水的容器,说:“取水要将容器下潜到35米到45米深的地方,因为这个深度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说着她便将容器抛进湖里,双手抓着刻度绳,慢慢往下放。过了一会儿,工作人员看了看刻度绳上的数字,开始把绳子往回拉,当容器拿上来时,工作人员说:“你们也来试试吧!”霎时,船上立即举起了很多小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工作人员扫视一周,指着我说:“你来试试吧。”我欣喜万分地走过去,拿起容器,开始取水。我小心翼翼地将容器放了下去,然后把绳子一点一点地往下放。绳子越放越多,我看了看刻度,就开始往回拉了。我突然发现放下去容易,拉上来好费力啊!原来容器装了水,重量大增,又加上水的浮力,早知道我早上就多吃两碗饭了。

当我看到装水的容器拉上来时,开心极了!老师给我们品尝了我拉上来的水,这水冰冰的,凉凉的,还略带一丝甜味,我想大自然待我们可真不薄。

取完水,我们又参观了农夫山泉工厂,厂长说这些都是机器一条龙,这些机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农夫山泉有很多的饮料,每一小时工厂可以生产五万四千瓶,我不禁张大了嘴巴!

通过这次活动,我大开眼界:在人工智能时代,利用好大自然的水资源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自己也能生产出高科技的机器为服务行业提供保障!

揭开

农夫山泉的“秘密”

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二(1)班 田煜宸

一大早,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千岛湖农夫山泉生产基地。

大家坐上319号豪华游艇来到千岛湖中央,跟随护水员老师一起去取千岛湖的水。我们通过一个特别的取水装置取到了45米以下的水,你知道为什么是45米吗?因为45米以上的水含有很多杂质,是不可以饮用的,而45米以下的水含有矿物质,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农夫山泉工厂,我发现现在做饮料都用机械臂无人操控,全自动流水线制作。农夫山泉既有水也有饮料,还有我最爱喝的奶茶和咖啡,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推荐大家去品尝一下。

最后,我们还去了网红打卡点,那句有名的“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牌处进行了合影。

今天的研学活动不仅让我品尝到了农夫山泉的各种饮品,而且还让我体会到了现代化高科技工厂的先进水平和保护生态水源的重要性,真是收获满满。

探秘六和塔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三(7)班 蒋一凡

今天,我和一群爱写作的狮子们来到了位于钱塘江边的六和塔。六和塔“出生”于公元970年,当时是奉钱王之命为了镇住时常造成灾难的钱塘江大潮而建造的。

你知道吗?六和塔从外边看有8八面13层,而我们进入塔里面登上去却只有7层,叫作明层,上不去的6层其实是实心的,叫作暗层。明层之间有楼梯相接,可以登到塔的最高层,一览蜿蜒曲折的钱塘江和横跨江面的钱塘江大桥。

塔的每一层檐角挂着一个铁铃铛,8面13层就有104个。每当钱塘江风吹过来,六和塔就会发出美妙的旋律,仿佛在我们美丽的钱塘江畔传来了来自戈壁大漠深处的阵阵驼铃声。多美妙啊!

为什么取名“六和”呢?因为在钱塘江边建塔镇河妖是当时两位高僧的建议,取名时自然就带着佛教色彩,“天、地、东、南、西、北”为六和敬,“天地人和”推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憧憬着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千世界,所以取名“六和塔”。

如今这座塔已是钱塘江边的标志性建筑,游人到此即可欣赏古塔的雄姿,又能登塔眺望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来一探究竟?赶快来吧,登六和之塔,听江水滔滔。

了不起的中国人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四(1)班 徐溢檀

白云在空中舞,阳光在叶上跳。

我坐公交,转地铁,穿巷道,终于来到了狮子小记者课堂。

研学活动一开始,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趴在长杆顶端的原始人。嘿,他在干什么呢?撑杆跳高还是躲避野兽?这幅画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接着老师又让我们看了动画片《疯狂原始人》的片段,哈哈哈,原来他要过河。但这种方法可行吗?远古时期的人们怎样过河呢?

大屏幕上先后出现了“腰舟”“皮浮囊”“独木舟”。伴着老师清晰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原始人渡河的方式,从而发明了船只。

老师又从《清明上河图》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南宋时期强大的造船术,其中有“漕船”“货船”“客货船”“观光船”等。这些船不仅用途广泛,而且设计巧妙。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老师还讲了我国的造船高峰,尤其是明朝时期,造船技术比西方领先80多年,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

最后,老师介绍了中国现有的三艘航空母舰,让我们知道了中国海军的强大。我们还拼装了辽宁舰纸质模型。

宋船文化研学,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却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强大的造船术,了解了日新月异的现代航运,激发了我们的自豪感,萌生了强国之梦。

游六和塔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四(8)班 骆易昀

暑假来了,我参加了狮子小记者的实践活动。

七月的一个上午,太阳在高高的天空上火辣辣地照射着,我在大树的阴影下仰望着六和塔。

六和塔从外面看有13层,单数层是明层,偶数层是暗层,尖尖的塔刹上闪烁着金色的阳光。走进六和塔内部,爬上陡峭的楼梯,一层不算高,能看见小鸟们在窗户上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四层的地板有点倾斜;六层大风开始呼啸,我享受着这盛夏的风,不禁想起宋代诗人章仙岩的《六和塔》:六和塔上一登临,当景江山入兴深。云出云归天自在,潮来潮去水无心……在七层,俯视着下面的景色,平静的钱塘江像一块布料一样微微波动,粗壮的大树好似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山上,石块铺的道路像一条龙趴在周围……

走下塔时,我注意到了墙上的画和砖雕,画的颜色非常明艳,大部分都是红色、蓝色和白色,我仔细研究,却依然看不懂上面的内容。砖雕是黑色的,图案数不胜数,有花卉,如芍药、牡丹、兰花等;动物有狮子、仙鹿、飞鱼等;还有些很难理解的图案,如卍字、曲水、如意头……

之后几天每当想起六和塔,我总会赞叹一句:真壮丽啊!

宋船文化之旅

杭州市江晖小学二(3)班 苏雯雯

今天,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宋船文化小狮子课堂,伴着美妙的知了声开启了这次的文化之旅。

首先,博学多才的老师向我们讲解了中国古代的船舶起源。原来古人过河最初的方式是腰舟,可是因为使用不便还会弄湿身体,逐渐开始使用皮浮囊,但是需要使用很多才能过河,后来发明了独木舟,克服了前面两个的缺点,被人们广泛使用。

然后,老师就带领我们进入了重点——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大画家画的《清明上河图》中船只栩栩如生,有二十多条,主要有客船、观光船、漕船、杂船等六种,设计各不相同,各有妙处。

讲完古船后,我们开始了解令国人自豪的现代航空母舰。第一个是雄伟的辽宁舰,第二个山东舰是参照辽宁舰生产的第一艘国产航母,第三个福建舰是运用了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的国产航母。

最后,轮到我们制作辽宁舰模型啦。我按照说明书把一个又一个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当看到亲手组装完成的辽宁舰时,不禁感慨,实在是太酷了!

这次宋船文化的学习非常有意义,我深深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现在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创造出更棒的航母来保家卫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杆秤制作

杭州市青蓝小学二(4)班 张国睿

今天我带你走进浙江省的非物质之化遗产——杆秤制作。

杆秤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了,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们这代人别说用,很多同学也一定很少看到过,但是在我们爷爷那代人,以及古代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称重量的工具。

今天,我亲手制作了一把杆枰,体会了古代人的智慧结晶。制作杆秤可真不容易,首先要选好的木材做秤杆。这种木材要结实,耐用。然后要挂上秤钩,用来称东西。别看这小小的秤钩那可是大有学问,老师说秤钩不能焊牢,如果焊牢了,等于财就这么多,所以古代不仅有智慧的方法还有丰富的寓意。

最难做的部分就是秤杆上的刻度了,秤杆的刻度分13两制和16两制。古代人多用16两制,做秤杆的刻度一定要精确,要先找准零刻度盘,我认认真真地慢慢找,终于找平了。然后再找最大刻度,最后找中间刻度。这三个位置找好之后我开始平均按照十等份来刻星。这个也叫定盘星。全部定位之后,我在每个孔打上银白色的定位,老师说这代表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最后这杆秤就基本制作完成了。

今天不仅制作了杆秤,也学到很多知识,我知道了杆秤对于古代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结婚的时候要用,寓意称心如意,迁新居时要使用,过年时要使用,抓周时要使用,连立夏也要用到。杆秤果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