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余杭要做“核心区”

2023-01-01

杭州超重力场大设施效果图 余杭区供图

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徐颖

过去一年,余杭定下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目标,同步启动创新策源、未来产业、文化地标、西站枢纽、碧水安澜、美好教育、舒心就医、交通畅达、社会智治、“五星幸福体”等“十大工程”。

一年来,超过54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到余杭,人才总量突破35万。

一年来,余杭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一年来,余杭新增市场主体4.4万余家,新增上市企业7家,增量均列全市第一。

2022年12月30日,余杭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会上提出,2023年,是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大干之年,要以“十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更多具有余杭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其中一个标志性成果,便是聚焦“创新策源”,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

余杭为何能做核心区?

杭州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余杭有何底气做核心区?

先来看看,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杭州打算怎么做?

1.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西长约39公里,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抓手。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域,正是余杭。这个重要位置,也让余杭一跃成为杭州科技创新的“核心要地”。

2.构建国家实验室杭州基地群

目前,浙江省实验室数量已达10家。从空间位置来看,这10家省实验室中,有6家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其中4家在余杭。其中,之江实验室已经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

之江实验室主攻人工智能,湖畔实验室面向数据科学,良渚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天目山实验室瞄准航空航天。

3.争取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必争之地。这几年,相继落地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浙大余杭脑机交叉研究院,都是余杭创新的底气。

余杭如何成为核心区?

会上强调,新的一年,要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推动余杭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量,打造与城市新中心相耦合的发展新引擎。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其中一步,便是“强化平台牵引力”,开工建设之江实验室二期,竣工投用湖畔实验室,保障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招生运行,推动四大省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浙大余杭脑机交叉研究院和科技领军企业等更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省级“双尖双领”攻关计划,赋能产业能级提升。

余杭南湖,杭州未来科技城西面,之江实验室一期落户于此。建设之初,之江实验室就明确方向,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成世界一流实验室。

近年来,之江实验室里涌现出了一批前沿科技硕果,研制出了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神威量子模拟器”入选2021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软体机器鱼潜入深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万米深海的自主驱动。

目前,之江实验室已经集聚2700多名科研人员,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科技力量。

南湖畔即将建成的之江实验室二期,将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与核心装备、标准实验室、会展会议中心、国际联合创新中心、访客中心、体育馆、人才社区及生活服务配套、专家住房等。

2020年7月,同样在余杭南湖畔,湖畔实验室成立,面向世界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方向。 2021年4月,实验室发布了全球最大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PLUG,刷新了中文语言理解评测历史纪录。

近日,在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建设现场,两条通用桥式起重机安装完毕。验收通过后,它们将应用于离心实验舱的主厅施工,完成实验关键设备与实验舱穹顶的精确吊装。

目前,超重力实验室正在做地下室和主体结构施工,实验大楼预计将在2024年投用,届时,这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超重力多学科开放共享实验平台,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离心机的空白,也将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