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谈到爱因斯坦 从诺贝尔奖谈到大自然和好奇心

这堂院士大师课,给人生路上的少年们点亮了科学之灯

2022-08-24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从一间地下室开始磁学研究,捡拾丢弃的瓶瓶罐罐,用化学方法制备磁性颗粒样品。如此艰苦的条件,依然有磁记录颗粒、永磁磁粉等各种样品陆续从“土”设备中出炉,每年都有两篇论文在当时国内物理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物理学报》上发表……

他就是出生在杭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

60多年时间,都院士专注于磁学研究,始终与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而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精神也一直贯穿于他的奋斗历程。同时,他也不忘致力科普,为中小学生点亮科学的光。

昨天上午,都院士就来到了浙江省科技馆参加“科学有观·院士谈”特别活动,为浙江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人生路上的院士大师课。

记者 翁丹妮

都有为院士:

让科学从一个个“为什么”中诞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活动一开始,都院士就呼吁现场的孩子们齐声朗诵了梁启超的这段《少年中国说》。有志不在年高,都院士用了不少生动的案例来勉励孩子们要从小树立科学梦想。比如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在获悉自己获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就说:“儿时梦想成真了。” 可见梦想的重要性。

同时,都院士还鼓励孩子们要走向自然,培养好奇心,因为很多科学就是从一个最初的“为什么”而诞生的。都院士跟大家分享了杭州夏天最常见的荷叶,“我们看到荷叶上的水会形成一个个水珠,而桌上的水就会摊开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发现,荷叶表面附着无数个微米级的乳突结构,而每个乳突表面又附着许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水才无法留在荷叶上。很多科学家就从这一点得到启发,开始研究对水具有排斥性的超疏水材料。

分享的尾声,都院士也对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寄语:“健康、求知、独立、创新”,希望这些正值年华的少年可以培养好奇心与创新思维,鲜花怒放,成为生活的强者。

古往今来,科学家精神传承不息

当我们提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还要加上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屠呦呦。

这样一位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符号。昨天上午,浙江省科技馆也把一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题科普剧《一叶青蒿,两段传奇》搬上了舞台。科普剧围绕青青蒿草,让科学穿梭千年,将屠呦呦课题组成功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故事向现场观众娓娓道来。

初心不可改,薪火不曾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过往70余年间,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中国的崭新面貌。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我们依然需要传承并弘扬这些精神。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都有为和浙江省科协副厅长级领导王忠民,一起启动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

【橙柿少年×院士】

问:请问都院士,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答:我小时候住在岳庙附近,常常看到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这也成为了我小时候的梦想。

问:请问院士爷爷,磁性材料一般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我们国家的磁性材料在哪些方面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

答:磁看不见摸不着,却存在于整个宇宙当中。磁性材料在我们生产、生活、国防科学技术中都被广泛使用,比如制造电力技术中的各种电机、变压器,电子技术中的各种磁性元件和微波电子管,通信技术中的滤波器和增感器,国防技术中的磁性水雷、电磁炮,各种家用电器等。

问:请问院士爷爷,未来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

答:是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是落后的,没有创新能力的人也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大家要从小善于独立思考,多问问为什么。

浙江省已有6个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浙江省科协相关领导表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上提出了科学家精神,这些年来,我们浙江也一直在做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工作,现在浙江省已有6个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技馆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科普场所,通过院士专家报告、讲座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今后,我们也会将这方面工作继续开展下去。”

ABOUT·科学有观

为传承科学家精神,赋能新时代发展,激励引导青少年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2021年浙江省科技馆以社会科学传播责任为驱动,基于核心需求,打造全新科普品牌——“科学有观”:科学有观点,科学有态度,科学更有温度。

通过科学家讲述科研背后的故事,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可亲、可敬、可感、可学习。同时通过一系列科学传播活动助力“双减”,填补社会对公共科学空间的需求,带领更多亲子家庭走进科学、走进科技馆,感受科学的别样魅力,利用多种形式展现在浙江公众的科学视野之中。